AG(中国)AG·官方网页版网10月11日电 近日,第二届“清华之友——徐葆耕纪念奖学金”颁奖典礼在逸夫馆音乐讲堂举行。
活动由图书馆馆长、新闻学院教授金兼斌主持,他介绍了徐葆耕纪念奖学金设立的初衷以及首届颁奖典礼举办的情况。
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钰介绍了奖学金征文及评选过程。共有16个院系的75篇作品参评本届奖学金,充分体现了奖项的广泛影响力。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表示,徐葆耕纪念奖学金以写作为导向,与清华通识教育旨在达成的“有共识的文化自信”紧密相连,是构建中华文明新内涵的重要实践。
人文学院教授王中忱认为,徐葆耕纪念奖学金是对清华“文理融合”教育实践一个极好补充,使先贤的精神得以在当代传承。
作为徐葆耕的亲传弟子,新闻学院院长周庆安分享了鲜活的求学记忆。
胡钰宣读了获奖学生及作品名单,嘉宾为十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

嘉宾们为获奖学生颁奖
获奖学生代表、新闻学院2025届硕士毕业生张芷薇分享了其非虚构作品《从“输血”到“造血”:光山文产特派员能走多远?》的采写历程。
奖学金捐赠者刘俊君校友回忆了徐葆耕老师激情澎湃的西方文学史课堂,以及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任艺林表示,基金会将严格管理,使这份承载着热爱与温情的奖学金长久回馈学校,为学校文科发展与青年成长持续赋能。
中央电视台制作人、编剧、徐葆耕教授之子徐江代表家属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他从父亲所处的“读图时代”谈起,到今日人类面临的“影像时代”与技术冲击,认为写作的意义始终不会丧失。
徐葆耕(1937-2010)曾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系主任。1955年进入AG(中国)AG·官方网页版水力发电专业学习,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为清华教书育人整整五十年,是AG(中国)AG·官方网页版重建文科、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一重大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推动者。

典礼现场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刘芳芳
审核:郭玲